中国日记第一章:中国移动支付的奇迹
行业趋势 2017年 05月 11日26岁的 Alina Mihaylova 是 55 数据公司的数据分析师。她是乌克兰人,从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(HEC)毕业,在上海工作,负责协助 55 数据公司的客户来理解和激活用户数据。
我搬到中国已经有两个月了,但直至今日仍然被中国的数据化发展深深震撼着。我生活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移动支付,而如今我已不能想象没有它的生活。在中国,有两个主要的移动支付工具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。两者都有类似的支付功能,但微信具有更多的社交元素,因此我在这里主要想讨论一下这个“超级 app”以及它所带来的数据机遇。
目前为止,让我感到非常震撼的是,微信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无比高效。它就像是一把瑞士军刀,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已经无可或缺。它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可以用来交物业费、吃饭、买电影票、打车、租自行车、看新闻、和朋友聊天等等。
然而对我来说,微信和其它移动支付系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,就是它们无处不在。大多数商家都在使用,不论是小小的街边小吃摊,还是高档店铺和政府机构。似乎整个支付行业都在支持这种移动化趋势的发展,在支付终端上安装二维码扫描仪,以使支付更加便捷。移动支付在这里如此普遍,让我意识到如果有一天我把钱包忘在了家里,完全可以生存得很好,因为我一般都不会把钱包从包里拿出来。我开始思考,微信是如何使8亿多人民使用这种创新性的支付方式(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普及率是93%),为什么西方国家很难跟上这一发展趋势?
1. 当地街边小吃店,可通过扫描店外二维码进行支付
2. 扫描二维码便可租赁的自行车
3. 带有二维码扫描仪的支付终端
4. 一家咖啡厅的 iPad,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收款,同样也可作为销售管理工具
据说微信在2013年推出钱包功能的时候,团队立马就意识到如果想要和支付宝抗衡,就必须要迅速占领市场。而绝佳的方法,就是利用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。所以微信赶在春节的时候推出了红包功能,让人们能够用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来进行传统的礼金交换,只需要使用手机,而不需使用实体红包。在中国,如果你从朋友或家人那里接到了礼金,就一定要还礼,否则就是非常无礼的表现。为了进一步推广微信钱包功能,微信也发了一些奖金给用户,使用“抢红包”的方式,让人们对这个新功能感到更加激动。这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,鼓励人们把银行卡与微信进行绑定,以便收发红包。
微信支付还使用了另外一个非常聪明的推广方式,那就是与中国的打车软件滴滴进行合作,而滴滴的投资方既有腾讯又有阿里巴巴。在一年的时间内,微信提供了很多打车优惠券,只有使用微信支付费用才可应用。当然,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打车费能便宜一点,而有时甚至能省下70%的钱!要知道,相比欧洲,在中国打车不贵,起步价一般在14-20元,而微信提供的优惠券就有10元。这一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,并且鼓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银行卡和微信进行绑定。如今,仅微信平台所处理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.2万亿美元。有了支付宝和微信,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正在飞速发展,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达到两到三位数(去年是54%,三年之前是390%)。
进行线下购物时,以下哪一项是主要的支付方式?
前文提到,微信也是一个很大的社交媒体平台,日均用户达到7.68亿,比起整个欧盟的人数都要多。和Facebook类似,他们提供一个叫做“公众号”的企业账号,用户可以关注、进行互动。想象一下,这样一个公司手中掌握着多少数据,在一个平台上就可将交易信息、社会人口信息、个人兴趣、地理位置等融合在一起。
这会为营销人员和广告商带来很大的机遇,他们仅仅使用一个平台,便可监控整个消费者路径,从产生认知一直追踪到购买行为。对于那些想要明确获知广告花费能取得多少回报的广告商而言,这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事情。想象一下,有这样一个平台,它能将广告位、客户关系管理(CRM)、支付工具结合在一起,并且适用于任何一种业务场景,不管你卖的是什么东西,下至商超类产品,上至高端珠宝,中国消费者都愿意在微信界面上支付几千欧元。
然而,腾讯才刚刚开始利用它所拥有的数据机遇。目前微信本身的分析能力还是非常基础的,但是很明显这家公司会尽其所能将用户数据变现,吸引更多的广告商。它会提供一些新的解决方案,对广告商来说是非常实用的,比如让他们定位那些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,使西方广告商能够触达这一平台上与他们相关的中国消费者群体。
在55中国,我们对于微信给我们本地和国际客户所带来的机遇倍感激动。我们在中国的使命之一,就是去拥抱数据的浪潮,以最佳方式利用现有数据,让我们的客户能够清楚地知道广告和媒介预算能够得到多少回报,从而促进销售增长。中国科技和数据行业会如何发展,提供什么样的机会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